Quantcast
Channel: CodeSection,代码区,数据库(综合) - CodeSec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262

微服务动态路由实现:OpenResty+K8s

$
0
0

K8sService能够提供很强大的功能,通过提供ClusterIP可以作为Pod的对外访问接口,并提供软负载均衡。但是Service的ClusterIP地址只能在集群内部访问,如何让集群外部的用户访问Service呢,如果选择了NodePort方式对外暴露服务,会造成用户对端口敏感,端口的变化会对用户造成不便,如何既能享受到Service的好处,又不让用户需要敏感内部实现呢?

大家好,今天向各位分享的主题是《微服务的路由实现: OpenResty+K8s》,介绍在新一代平台中如何将OpenResty与Kubernetes结合使用的经验,有些理解不对或者使用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指正。

本次分享分为:

1.介绍OpenResty是什么,以及通过一个hello world简单了解下OpenResty

2.为什么需要OpenResty,主要解决哪些问题?

3.如何在K8s上部署OpenResty,如何使用ConfigMap,DaemonSet

4.新的选择:Ingress

第一部分:OpenResty是什么
微服务动态路由实现:OpenResty+K8s

OpenResty是一个基于 Nginx 与Lua的高性能 Web 平台,其内部集成了大量精良的Lua库、第三方模块以及大多数的依赖项。用于方便地搭建能够处理超高并发、扩展性极高的动态Web 应用、Web 服务和动态网关。主要有章亦春维护。

OpenResty通过汇聚各种设计精良的 Nginx 模块(主要由OpenResty团队自主开发),从而将 Nginx 有效地变成一个强大的通用 Web 应用平台。右边的列表中的组件被用于构建OpenResty。


微服务动态路由实现:OpenResty+K8s

先通过一个hello world的例子,来对OpenResty有个大概了解。

编写一个nginx.conf,在nginx.conf使用了content_by_lua,主要是ngx.say(“

hello,world

http://xxx.xxx.xxx.xxx

通过这个例子大概可以看到OpenResty能做些什么事,可以直接在nginx.conf中通过编写Lua脚本,实现一些需要编写代码来完成的功能。后面我们会继续介绍如何使用OpenResty。

第二部分:为什么要需要OpenResty
微服务动态路由实现:OpenResty+K8s

先来看看遇到的问题,大家都知道K8s Service能够提供很强大的功能,通过提供ClusterIP可以作为Pod的对外访问接口,并提供软负载均衡。

但是Service的ClusterIP地址只能在集群内部访问,如果是集群外部的用户要如何访问Service呢?Kubernetes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上述需求,一个是“NodePort”,另一个是“LoadBalancer”。

我们现在用的是NodePort的方式来使得Service可以被外部用户访问,这样带来的问题是:

1.外部访问服务时需要带NodePort

2.每次部署服务后,NodePort端口会改变

对于这2个问题,我们选择的是使用Nginx做反向代理,给服务暴露的http的端口起一个端口名(如web),通过“ http://web . svc01.tenant01.cluster01.devops.tp”来代替“http:// svc01.tenant01.cluster01.devops.tp:35089”去访问服务,这样对于用户就屏蔽NodePort,多次部署后用户也不需要知道新的NodePort。


微服务动态路由实现:OpenResty+K8s

前面介绍了遇到的问题:需要屏蔽NodePort,这里介绍下为什么需要OpenResty,引入了OpenResty后如何做动态路由。

按照设想希望用户通过输入“ http://web.svc01.tenant01.cluster01.devops.tp ”地址来访问服务,这样就可以对用户屏蔽NodePort。这样就需要一层host转换来实现动态路由,如果直接使用nginx,就需要动态的修改nginx.conf,这样带来的问题就是需要能够动态的对nginx.conf做内容增减(添加/删除服务时),以及需要同时修改多个nginx.conf。这个听起来好像也不算方便。

使用OpenResty的话,可以和Redis结合。Redis里保存了service的host和clusterip:port的映射,当用户访问“ http://web.svc01.tenant01.cluster01.devops.tp ”时请求会被OpenResty拦截,OpenResty根据请求的host到redis里查询对应的service的clusterip:port,根据clusterip:port再做一次upstream去访问K8s Service。如果没有找到host对应的value则会抛出相应的httpstatus code(500,400)。


微服务动态路由实现:OpenResty+K8s

前面介绍了OpenResty如何利用Redis中的数据做动态路由,那么Redis中的数据是在何时写进去的?

因为使用了Reids,服务信息维护也相对简单,只需要在服务有变更时去操作Redis的主结点进行信息的增/删即可。

现在在新一代里在以下几个时机会去操作Redis中的数据:

服务创建:在服务创建后,如果服务的端口名带有web,则会向Redis写入服务的域名(key)以及对应的clusterip:port(value)。

服务销毁:在服务删除前,删除Redis中相应的服务的域名。

租户拉黑:查找租户相应的所有环境[开发、测试、…..],把这些环境里的所有服务在Redis里的key加上“$_.”前缀。

租户恢复:将租户拉黑时修改的key,去掉“$_.”的前缀。

租户销毁:查找租户相应的所有环境[开发、测试、…..],把这些环境里的所有服务在Redis里的key删除。

第三部分:如何在K8s上部署OpenResty
微服务动态路由实现:OpenResty+K8s

前面介绍完大致思路,接下来就进入实际操作阶段,第一步就是制作镜像。

使用到的镜像为:

OpenResty1.9.15.1

Redis3.2.1

phpRedisAdminmaster

镜像制作完成后提交到镜像私库供后续使用。

镜像制作时需要考虑镜像的配置可以通过配置文件,命令行参数和环境变量的组合配置来完成。这些配置应该从image内容中解耦,以此来保持容器化应用程序的便携性。

所以我们在制作镜像时将配置文件和启动脚本可以从外部mount,这样在调试时方便修改,不需要每次重新打镜像。


微服务动态路由实现:OpenResty+K8s

这里插播一下K8s ConfigMap,前面说了镜像制作时需要配置和镜像分离,那么在真正使用时,就需要将配置注入容器,这时候使用的就是K8s ConfigMap特性。

ConfigMap提供了将配置数据注入容器的方式,同时保持容器是不知道Kubernetes的。ConfigMap可以被用来保存单个属性,也可以用来保存整个配置文件或者JSON二进制大对象。

ConfigMap使用键-值对配置数据,这个数据可以在pods里使用。data 一栏包括了配置数据。就如同看到的那样,ConfigMap可以被用来保存单个属性,也可以用来保存一个配置文件。

配置数据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在Pods里被使用。ConfigMaps可以被用来:

设置环境变量的值

在容器里设置命令行参数

在数据卷里面创建config文件

在OpenResty部署中我们使用的是在数据卷里面创建config文件


微服务动态路由实现:OpenResty+K8s

先创建一个configmap目录,在configmap目录里有2个文件:

redis.conf:保存的是reids的配置。

run.sh:保存的是redis的启动脚本,根据环境变量来确定按那种模式启动redis。

通过使用”kubectl namespace=euler-system createconfigmapsem-redis-configmap from-file redis/configmap”可以将目录创建为ConfigMap。

ConfigMap里会有2个key,一个是”redis.conf”,一个是”run.sh”。 value分别对应的是文件内容。

创建完成后可以执行” kubectl namespace=euler-system get configmapsem-redis-configmap-o yaml”查看ConfigMap的内容。

在部署时可以通过volume将ConfigMap的内容变成文件挂载到容器内。


微服务动态路由实现:OpenResty+K8s

Redis是按主从方式部署,主结点上还会安装phpRedisAdmin方便查看维护Redis的信息。从结点部署时需要指定需要关联主结点的服务名和端口号。

使用时需要注意volumes和volumeMounts。无论主从在部署时,都需要将ConfigMap作为一个volume,并且要将ConfigMap的key对应的内容保存成指定的文件名,如key=“redis.conf”,path=“redis.conf”表示将ConfigMap中key=”redis.conf”的内容保存到path=“redis.conf”的文件。

这个ConfigMap的volume会mount到容器内的一个目录”/app/configmap”。因为前面制作的镜像就会在/app/configmap目录下查找run.sh的启动脚本,并且脚本在启动时也使用到了/app/configmap/redis.conf的配置。这样就能正常启动。

这里没有使用Redis的sentinel,而是使用了K8s的RS来保证Redis主结点的可用性(Master停止后自动重启)。


微服务动态路由实现:OpenResty+K8s

步骤和创建Redis的ConfigMap一样,先创建一个configmap目录,在configmap目录里有2个文件:

nginx.conf:保存的是nginx的配置。

run.sh:保存的是nginx的启动脚本。

通过使用”kubectl namespace=euler-system createconfigmapsem-openresty-configmap from-file openresty/configmap”可以将目录创建为ConfigMap。

需要注意的是nginx.conf中的%resolver%,%redis_slave_svc_host%,%redis_slave_svc_port%

resolver:是告诉nginx用哪个dns server去解析域名。在这里使用的是K8s集群里的skydns的地址。

redis_slave_svc_host:指定需要连接到redis的slave的host地址。

redis_slave_svc_port:指定需要连接到redis的slave的port。

这3个变量在容器启动时会由run.sh先进行变量替换,再启动ngixn


微服务动态路由实现:OpenResty+K8s

这里先介绍一下K8s Daemon Set,因为OpenResty的部署用到了Daemon Set,而不是Deployment。Daemon Set可确保所有的节点运行一个Pod。有新的节点添加到群集时,Pod会被被添加到其中。当节点从群集中移除,Pod会被删除。

DaemonSet的一些典型的用途是
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262

Trending Articles